《第二外语》课程教学大纲
THE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学时数:160
学分数:10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
执笔者:(姓名:李锋、职称:讲师)
审核人:(姓名朱凡希、职称 副教授、职务 系主任)
编写日期:2013年9月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属于英语专业的第二外语课程,也是该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第四、五、六学期开设。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对日语语音、语调、单词、句法、课文的学习和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综合训练。课程结束时,学生应领会式掌握日语单词1800个左右,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听懂日常的日语会话,进行一般性的日语口语交际,较流畅地阅读一般性的日语文章,撰写日语短文,借助词典进行日汉语互译。同时,对日本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以日本语作为第二外语学习的非日本语专业的大学本科生为教学对象开设的必修课。通过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训练,使学生掌握日本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日本语学习策略,具有初步的日本语综合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日本语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以语言共核教学为中心,不片面强调结合专业。以提高文化素养和培养复合型素质人才并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为目标。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设置4个级别。
(一)1级
1.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学过的单词、课文中的短句。
2.口语表达能力:语音准确,能说出常用的问候语,能用学过的单词、句型作简单的问答。
3.阅读理解能力:能运用学过的语言知识读懂简单的句子和语段。
4.书面表达能力:能运用学过的语言知识写出简单的句子。
(二)2级
1.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简单会话和语段。
2.口语表达能力:能使用简单的课堂用语,能就课文内容开展简单的会话。
3.阅读理解能力:能借助工具书读懂简短的说明文、应用文和简短的信件。
4.书面表达能力:能运用学过的语言知识写出语句连贯的语段。
(三)3级
1.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与课文内容难易程度相近的简单会话和语段。
2.口语表达能力:能运用课文中出现的话题和情景开展简单的会话。
3.阅读理解能力:能借助工具书读懂与所学课文难度相当的文章,并从中获取主要信息。
4.书面表达能力:能运用学过的语言知识,按照提示写出语义连贯、语句通顺的简单短文。
(四)4级
1.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话题中熟悉的简单会话和语段。
2.口语表达能力:能围绕熟悉的话题积极主动地开展交际活动。
3.阅读理解能力:能借助工具书阅读稍难于课文的文章,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
4.书面表达能力:能运用学过的语言知识,就熟悉的题材写出语句基本通顺、内容完整、文体得当的短文,能够基本表达出自己的态度和情感。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
教学手段:使用计算机进行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和自主学习法。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二)成绩评定
成绩的评定由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构成,第一学期主要是学习基础知识,所以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主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增加视频、音频等平时作业的环节,所以期末考试成绩占50%,平时成绩占50%。总评分数60及以上为通过考核。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言技能、常用口语表达以及社会文化知识等,基于课程的性质,教学内容需要按照教材顺序贯穿于三个学期的日语教学中。
第一章 日语基础知识
一、日语的语言特征
二、日语的语法特征
三、日语语音知识
(一)元音、清音的书写和发音
(二)浊音、半浊音的书写和发音
(三)拨音、促音、长音和拗音的书写、发音
(四)日语的音拍、声调与语调
重点:浊音、促音、长音、拗音
难点:清音之间的区别:ら和な;清音与浊音的区别;长短音的区别;促音与平音的区别:おと和おっと;拗音与直音的区别:びょういん和びよういん等。 |
第二章 体 言
一、名词
(一)名词的概念及用法
(二)形式体言
二、代名词
(一)代名词的特点
(二)代名词的分类
三、数词
(一)数词的特点
(二)数词的用法
重点:(1)初步认识词的分类、构词方法;注意中日同形词同形而义不同的特点。
(2)名词谓语句亦称判断句的时态形式。
难点:(1)中日同形词引起的望文生义现象和多义词、近义词、中日非对应词的学习掌握。
(2)“时”在一般语言中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而在日本语中判断句亦有“时”的形式。主要是理解状态发生在何时的语法范畴。 |
第三章 用 言(一)
一、动词及其类别
二、动词的活用及其用法
(一)动词的基本形
(二)动词连用形
(三)动词未然形
(四)动词终止形
(五)动词假定形
(六)动词命令形
三、动词的体
(一)动词的持续体
(二)动词的存续体
(三)动词的完成体
四、动词的时、态
(一)过去时和非过去时
(二)被动态、使役态、可能态、自然发生态
五、授受动词
(一)授受动词的意义及用法
(二)授受动词的补助动词用法
(三)多重授受关系
重点:(1)动词分类、变化、时态形式等。
(2)理解动词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局面)的语法范畴即所谓的“体”。持续体、结果体、备放体、近向体和远向体、完成体等。
(3)被动态、使役态
难点:(1)注意完成体与持续体的对立区别、持续体和结果体的区别、备放体中措施与准备、放任的区别等。
(2)施惠和受益的含义关系;被动语态的受害意识;尊大使役和谦让使役的关系。
(3)“时”在一般语言中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不过,日语动词的“时”不像西方语言清晰明了,需要在认识、理解动词状态和动作性谓语等分类的基础上,涉及认知形式。 |
第四章 用 言(二)
一、形容词
(一)形容词的特点
(二)形容词的分类及用法特点
(三)形容词的活用及活用形的用法
二、形容动词
(一)形容动词的特点
(二)形容动词的分类及用法特点
(三)形容动词的活用及活用形的用法
重点:形容词、形容动词的变化、分类和时态形式。
难点:“时”在一般语言中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而在日本语中描写句亦有“时”的形式。 |
第五章 助 词
一、格助词的用法和功能
二、接续助词的用法和功能
三、并列助词的用法和功能
四、提示助词的用法和功能
五、副助词的用法和功能
六、语气助词的用法和功能
重点:作为日语语法功能之一的媒介是助词。日语是格语法结构,其格关系的基本要素是用言的内部形态结构、格与格所限定的名词共存的形式
难点:に和で、に和と、から和を、を和に、で和に和から等的区别使用。 |
第六章 助动词
一、助动词的性质、特点
二、助动词的分类及用法
(一)被动助动词“れる”、“られる”
(二)可能助动词“れる”、“られる”
(三)使役助动词“せる”、“させる”
三、构成郑重语、敬语的助动词
(一)敬体助动词“ます”、“ です”
(二)敬体判定助动词“です”
(三)敬语助动词“れる”、“られる”
四、表示各种陈述方式的助动词
(一)愿望助动词“たい”
(二)否定助动词“ない”
(三)推测助动词“う” 、“よう”
(四)样态助动词“そうだ”
(五)比喻助动词“ようだ”
(六)传闻助动词“そうだ”
重点:使役助动词的接续变化
难点:(1)样态助动词和传闻助动词的区别
(2)可能助动词的接续法
(3)寡言少语、心照不宣的语言观;不给他人添麻烦的心态下的语言意识;人际关系中内外有别的语言意识;表面言词与本意的表达;基本的寒暄方式和使用规则;口语中答腔的习惯和基本方式;推测、委婉表达;拒绝表达等。 |
第七章 敬 语
一、敬语的性质、功能、类别
二、尊敬语
(一)尊敬语的使用
(二)体言的尊敬语
(三)动词的尊敬语
三、谦让语
四、郑重语和美化语
重点:理解掌握日语中的礼貌语言行为(绝对(客观)敬语和相对(主观)敬语)。
难点:对象敬语和素材敬语;谦让敬语和尊他敬语的关系。 |
第八章 接续词·连体词·副词表现形式
一、接续词
(一)接续词的特点
(二)接续词的用法和意义
二、连体词
(一)连体词的特点
(二)连体词的用法和意义
三、副词
(一)副词的特点
(二)副词的用法和意义
重点:(1)起承转结等发话意图。
(2)使用副词表达心情、事实关系、客观叙述等。
难点:(1)それで和そこで、すると和そこで、すなわち和つまり和いわば等等。
(2)副词学习不只是靠阅读理解或背诵译成汉语的对应词,需要理解和反复使用。委婉、模糊、间接、迂回的副词·副词性表现形式,使会话顺利进行、为会话增色。 |
第九章 こ、そ、あ、ど系列词
一、特点和分类
二、功能和用法
重点:事物指示代词;人称代词;连体词。
难点:文脉指示;连体词与事物指示代词的区别使用等;称谓习惯是正确使用敬语的开始。 |
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
为达到教学要求和考虑到国内历年的考研、国际日本语水平测试的时间,安排第四、五、六学期开课。
(一)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
语言知识的教学和语言技能的训练是日本语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学中坚持精讲多练、启发式、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注重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引导学生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交际活动。
(二)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指在交际活动中恰当、灵活地使用语言和非语言手段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话语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会话策略与交际策略的运用能力以及文化适应能力。
(三)语言与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有差异的,其差异往往表现在语言之中。教学环节中时宜将社会文化项目,例如:价值观、包括非语言手段的语言行为、社会文化背景等溶入语言教学中,以帮助学生提高异文化和语言的理解能力。
(四)学习策略
为了更有效、更自主、更迅速、更愉快地学习日本语,注意培养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为获取新信息的认知策略;利用各种媒介手段加深记忆的记忆策略;借用其他语言手段或非语言行为弥补语言能力不足或交际失误的补偿策略;利用媒体、图书等资源获取日本语信息;克服焦躁心理、鼓励、鞭策自我的调控策略;善于捕捉日本语交际机会的社交策略。
八、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作业
题量 |
备注 |
章节 |
主要内容 |
讲授 |
实验 |
讨论 |
习题 |
课外 |
其它 |
小计 |
|
|
一 |
日语基础知识 |
10 |
|
|
4 |
|
|
14 |
6 |
|
二 |
体 言 |
10 |
|
|
2 |
|
|
12 |
4 |
|
三 |
用言(一) |
30 |
|
|
9 |
|
|
39 |
10 |
|
四 |
用言(二) |
18 |
|
|
6 |
|
|
24 |
6 |
|
五 |
助 词 |
13 |
|
|
4 |
|
|
17 |
4 |
|
六 |
助动词 |
11 |
|
|
2 |
|
|
13 |
5 |
|
七 |
敬语 |
15 |
|
|
4 |
|
|
19 |
6 |
|
八 |
接续词·连体词·副词表现形式 |
11 |
|
|
4 |
|
|
15 |
5 |
|
九 |
こ、そ、あ、ど系列词 |
5 |
|
|
2 |
|
|
7 |
4 |
|
合计 |
123 |
|
|
37 |
|
|
160 |
50 |
|
九、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该课程属于第二外语,与其它课程无直接联系,但是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语音学、词汇学和其他方面的语言学知识,同时也需要掌握一定的跨文化知识。
十、先修课程
无
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一)教材
[1]株式会社スリーエーネットワーク编著.みんなの日本語1. ISBN 9787560029740.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
[2]株式会社スリーエーネットワーク编著.みんなの日本語1 学习辅导用书. ISBN
9787560031460.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3]株式会社スリーエーネットワーク编著.みんなの日本語2. ISBN 9787560031477.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
[4]株式会社スリーエーネットワーク编著.みんなの日本語2 学习辅导用书. ISBN 9787560031453.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二)教学参考书
[1]山田敏弘著.国語教師が知っておきたい日本語文法. ISBN487424310X1081.くろしお出版.2004年.
[2]森山卓郎著.ここからはじまる日本語文法. ISBN4894761742ひつじ書房.2005年.
[3]顾明耀主编.标准日语语法. ISBN7040143542.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
[4]李东杰等主编.标准日语语音教程. ISBN788482017X.广州外语音像出版社.2001年.
[5]徐一平等译.日本语句型辞典. ISBN7560032052.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
教学大纲.doc
|